2017年4月27日《衢州日报》:90后大学生为古建定制“生命档案”

浏览:593次 发布日期:2017-04-28

    4月21日,衢江区云溪乡车塘村吴氏宗祠里,冠军白菜大厅14工程管理的王兵壮和朱猛飞正拿着卷尺,仔细地测绘这个古宗祠里的建筑结构和各个木柱,记录数据。一旁一架自带旋转摄像头的莱卡三维激光扫描仪正在自动旋转测绘,指导老师方建平在一旁勘察着古祠堂中一些已损坏的物件。

    从去年开始,假期和周末只要一有空,这几名师生就会到古祠堂来测绘勘察。这些数据将会在电脑中生成一个详细数据的三维立体图数据,学生们会根据现场勘测情况,对各个构件的破坏给出预评估,并对下步如何保护给出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案。

    不仅在古建筑保护上,保护古工程,已经成了冠军白菜大厅师生近年来的“课外生活”。

    大学生当起古建筑“测绘员”

    “200多根柱子,有的已经被白蚁蛀出了很大的洞,有的基石被风化得岌岌可危,每次来这个古祠堂,都想要为它做些什么。”站在吴氏宗祠门口,抱着刚画好填好的数据,王兵壮感慨地说道。厚厚一叠测量数据、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绘制手稿,总是摆在他和其他三位同学宿舍和工作室的案头。

    “我是山东人,在家乡很少看到保存这么好的古祠堂,特别震撼,可是看到它们的状况,又非常忧心。”去年,王兵壮、朱猛飞,还有14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李睿、魏妙四人合作,在方建平、李勋峰两位老师的指导下,进行了《浙江地区古祠堂调查及三维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》,该研究还被作为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科创项目立项了。

    假期和周末,四个人走遍了衢江区的吴氏宗祠、李氏大宗祠和刘氏宗祠,常山县的樊氏大宗祠、底角王氏宗祠龙游县的徐氏宗祠等6个古祠堂,经过大量的测绘,拿到了第一手的测绘数据。

    回校后,他们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,形成了古祠堂结构特点、使用功能和破坏形式总结报告,绘制图纸,建立三维模型图,制作以预先构件破坏可能性大小排列分析表。

    “现在他们正在建模整理古祠堂三维点云数据,下一步将通过比对分析,对古祠堂破坏形式进行分类,对古建筑构件的危险因素进行预估并提出保护加固措施。”指导老师方建平告诉记者,不仅如此,每次到祠堂里收集数据时,发现一些损坏较严重的,学生们都会及时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联系沟通。

    “为保护古工程出了力,感觉特别自豪”。

转载自《衢州日报》2017年4月27日第五版http://qzrb.qz828.com/qzrb/html/2017-04/27/content_2207509.htm

 

关闭窗口